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14—2020年关中地区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黄蕾, 王丽, 杜萌萌, 刘慧, 金丽娜
干旱气象    2023, 41 (3): 413-422.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3-0413
摘要169)   HTML9)    PDF(pc) (5793KB)(792)    收藏

关中作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群落,近年来O3污染逐渐成为影响当地空气质量的突出问题,探究其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对该地区大气环境治理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关中地区5地市国控环境监测站O3质量浓度逐小时观测资料和国家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逐小时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关中地区近地面O3污染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7 a来,O3已逐渐取代PM10成为关中地区仅次于PM2.5的大气首要污染物,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比总体呈波动增加态势。(2)关中地区O3质量浓度呈典型的单峰型月际、日变化,夏季(6—8月)浓度较高,且浓度值自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依次减小;07:00—08:00为谷值,15:00—16:00为峰值。(3)当最高气温大于36 ℃、相对湿度为45%~70%、平均风速为2~3 m·s-1时,关中地区O3易超标,且最高气温越高,O3超标率越大;西安、铜川、咸阳、渭南O3污染的有利风向为东北风(NE),而宝鸡则为东南风(SE)或西北风(NW)。(4)源自河南中西部的偏东路径是影响西安夏季O3质量浓度最主要的传输路径,除本省相邻城市影响外,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运城及湖北北部也是西安O3污染主要的潜在贡献源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黄土高原两次不同类型暴雨水汽特征分析
陈小婷, 赵强, 刘慧, 彭力
干旱气象    2022, 40 (6): 968-980.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6-0968
摘要446)   HTML20)    PDF(pc) (18644KB)(874)    收藏

为深入认识西北半干旱区暴雨的水汽特征及来源,提高该地区暴雨预报能力,利用高空及地面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0.25°×0.25°)对2022年7月11日、8月9日陕北两次不同环流背景下、不同强度大范围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及收支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型,定量分析水汽来源及贡献率。结果显示: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及低涡、低空急流是7月11日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Pa气旋式辐合、850 hPa低涡加强并缓慢移动造成区域性暴雨;短波槽、低层切变线是8月9日暴雨过程主要影响系统,切变线两侧次级环流抬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外围暖湿气流,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大范围对流性暴雨天气。7月11日地面至300 hPa水汽输送更强,700 hPa西南急流和850 hPa东南急流形成两支明显的水汽输送带,强辐合维持时间更长,湿层深厚,以稳定性降水为主;8月9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陕北高温、高湿,整层可降水量大,水汽输送较弱,强辐合维持时间短,湿层较薄,但能量充足,以对流性降水为主。7月11日水汽净收入主要来自地面至500 hPa,其中800~500 hPa占比52%,降水加强阶段800 hPa以下东边界的收入迅速增加,纬向收入增加和强的经向收入共同作用使区域净收入维持高值,产生区域性暴雨;8月9日净收入几乎全部来自经向收入,水汽净收入主要来自地面至800 hPa(占比88%),700 hPa切变线南压,榆林北部辐合增强,南风出流减少,水汽经向收入明显增多,暴雨加强。HYSPLIT模型水汽输送轨迹显示7月11日水汽主要源自热带海洋,其中来自南海的水汽贡献率最大,本地及周边近地层高比湿大气也有重要贡献;8月9日水汽主要源自内陆近地层高比湿大气,其次为源自南海的水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